产业政策
产业政策
首页 > 地区政策 > 详情
关于促进智能物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

为落实国家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规划和省、市有关任务部署,推动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,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,现就促进智能物联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。

一、总体要求

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,深入实施数字经济“一号工程”升级版,构建以视觉智能为引领,云计算大数据、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、网络通信、集成电路、智能仪表为重点的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,建设产业兴盛、万物智联、全域感知的“数智杭州”,勇当数字经济开路先锋,在稳进提质中扛起省会担当,在“两个先行”中展现头雁风采。

到2025年,全市智能物联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,推动产城人“物联、数联、智联”,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100项,加速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,打造智能物联卓越城市。

——产业发展蓬勃兴盛。硬核实力全面提升,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,产业基金规模达1000亿元,开发应用智能物联新产品1000个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50%。

——企业培育成效显著。培育智能物联千亿级链主企业2家、百亿级软件企业15家、未来产业龙头企业10家,大力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形成链主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的“雁阵”梯队。

——科技创新自立自强。创新指数保持前列,在智能物联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项,建设大科学装置2个,引进智能物联领域领军人才50名,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、国家、行业和“浙江制造”标准100项。

——数字基建绿色高效。实施数字新基建项目50项,建成泛在融合的城市级AIoT基础设施,实现双千兆网络全覆盖,人工智能及区块链平台生态全国领先。

——数字治理全国领先。城市大脑深化发展,聚焦全面深化改革、数字化改革,结合实际实施一批引领性、标志性重大场景应用。

二、培育智能物联先进制造业集群,打造数字经济硬核产业

(一)打造智能物联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。以视觉智能为突破口,初步建成“视谷”产业地标,探索数字产业链群互联融合发展,打造产业链协同、特色明显、开放合作的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。到2025年,形成以1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引领,视觉智能、云计算大数据、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、网络通信、集成电路、智能仪表等6条千亿级产业链交融并进的“1+6”产业链群。

(二)优化产业空间布局。以杭州高新开发区(滨江)电子信息(物联网)产业示范基地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、城东智造大走廊为重点,打造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“一核两廊”空间布局。发挥产业平台主阵地作用,围绕“1+6”产业链群,全面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。

(三)加快布局未来产业。强化创新要素支撑,抢占未来技术新赛道,重点谋划网络安全、区块链、虚拟现实、元宇宙、量子科技、未来网络、深海空天等未来产业,推进未来产业创新平台和应用场景建设,推动智能物联产业迭代升级。到2025年,培育省级“新星”产业群5个、未来产业先导区3个。

(四)开发智能终端优势产品。聚焦数字安防、工业视觉、自动驾驶、智能计量、智能家居、智能医疗、智能办公、智能环保、智慧能源、智能农业等领域,开发智能终端优势产品。加强“芯屏端网云用智”集成,推动产品智联化,引导开发一批优势产品。到2025年,培育智能终端首台套产品100项、优质产品500项,形成可输出的城市级、产业级、企业级智能物联解决方案1000项。

三、实施产业链链长制,优化产业发展生态

(一)统筹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全覆盖。实施产业链链长制,推进视觉智能稳链固链,云计算大数据、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、网络通信、集成电路、智能仪表强链补链。绘制产业链图谱,动态更新“招商清单”“创新清单”“项目清单”,完善协调机制,推动产业链整体提升。

(二)做强做大链主企业。培育“雄鹰”“鲲鹏”企业,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、产业链供应链控制力的平台型企业和链主企业。实施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培育行动,优化“平台+专精特新”企业生态。鼓励链主企业牵头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,强化与关键核心配套企业协同。到2025年,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50个。

(三)做优产业链供应链生态。聚焦智能物联“端”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,探索政府引导、链主企业牵头、中小企业协同、第三方参与的工作机制,鼓励链主企业建设协同创新联合体和稳定配套联合体,争创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。组织推进产业链对接会,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。

(四)招引产业链重大项目补链。以智能物联强链稳链固链为目标,强化产业链招商,举办智能物联主题招商活动,推动链主型项目落地。强化重大项目区域协同机制,招引一批急用先行项目,补齐产业链短板。到2025年,招引智能物联重点项目100个,产业投资达1000亿元。

四、攻坚关键核心技术,构建创新平台体系

(一)加强关键技术攻关。强化重大前沿基础研究,面向智能感知、智能网络、智能平台、智能计算等领域征集技术攻关清单,突破数字孪生、脑机接口、成像感知、端云协同等技术。推进终端产品、集成系统与基础技术协同创新。到2025年,智能物联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项。

(二)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。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,提升技术支撑、检验检测、大数据应用等公共服务能力。推进智联汽车、无人机、动态无线充电、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装备测试验证,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。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智能物联创新促进中心,构建智能物联技术标准专利池。到2025年,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0家,培育创新服务平台4个。

(三)构建开放创新体系。加强云原生架构、关键算法资源、低代码工具和开发环境供给,培育智能物联开源社区和开放平台生态。鼓励企业输出数据、技术、知识模型和组件,参与产业大脑能力中心建设。到2025年,持续推进城市大脑、视频感知、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,对省级产业大脑能力中心的组件贡献数量占比超30%。

五、布局全域感知体系,支持智能物联新基建

(一)部署智能城市基础设施。实施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建设行动,建立全市统一的物联网感知设备标识和编码标准规范,建设公共视频监控一体化管理平台。推进智能管网、智能充电桩等城市公共设施集成化智能化改造,建立覆盖“空天地人车”的全域智能感知体系。到2025年,建成覆盖全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安全智能物联网。

(二)提升智能网络基础设施。深化千兆城市建设,升级骨干网和城域网,建设运营国家(杭州)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。强化园区、楼宇5G专网和室分系统建设,推进商业应用。加强高中低速蜂窝物联网协同部署,开展IPv6双栈改造,建设空天地网络融合架构,推动“北斗+”创新应用。到2025年,建成覆盖全市的高质量5G网络,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80%。

(三)优化智能算力基础设施。统筹推进数据中心从“云—端”集中式架构向“云—边—端”分布式架构演变,支撑“端边云网智”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。推动之江实验室“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”等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。对接国家“东数西算”工程,探索云计算数据中心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。加强数据中心监测评估,推进绿色化发展。鼓励大型数据中心采用节能技术,到2025年,力争实现PUE值低于1.1。

六、聚焦智能物联应用,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

(一)赋能制造业数字化。以“产业大脑+未来工厂”为引领,推动制造业全环节、全链条数字化改造,高质量建设未来工厂。实施中小企业万企物联行动,拓展工业可视化、缺陷检测和产品组装定位引导等场景应用。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,促进“两业融合”、企业融通发展。建立制造资源征集发布制度和订单引流机制,打造全国智能制造和组织型制造领先城市。到2025年,培育“未来工厂”1150家,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。

(二)赋能服务业数字化。打造新型消费中心城市,提升数字生活新服务能力。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,实施“二一二”场景应用。建设多式联运的智慧物流网络,加快港站自动驾驶、智能调度等应用建设。高标准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,深化智能物联在文化创意、数字文娱领域应用。到2025年,建成智慧商圈5个、智慧街区5个,高水平建设“移动支付之城”。

(三)赋能数字乡村建设。聚焦“数字共富”,依托智能物联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和城乡区域一体化,加强农业生产种植、质量安全与溯源、防灾减灾、耕地监管等方面智能应用,推进未来乡村建设。积极发展智慧农游、民宿康养等新业态,推动乡村住宅、公共基础设施物联网标识改造,提升乡村数字供给能力。到2025年,建设未来农场50家、数字乡村500个。

(四)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。优化平台经济生态环境,引导平台企业发挥市场和数据优势,加强关键技术创新,降低平台经济参与者经营成本,培育新业态新模式,赋能新经济发展。推进“互联网+监管”应用,对新业态新模式包容审慎监管。到2025年,培育全球数字贸易平台5个,实现数字贸易额4000亿元。

七、挖掘数据要素价值,打造数字治理名城

(一)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。建立健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管理规范,制定开放数据重点领域负面清单制度,争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省级试点。加快建设杭州国际数字交易中心,研究数据交易规则和业务规范,培育数据服务机构集聚生态,推动数据产品化服务化,争创国家和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。

(二)发展大数据和数据安全产业。推动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,提升公共数据“全量全要素”归集能力,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。加强基于智能物联新技术、新产品应用的相关法律、社会伦理研究,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,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和质量。支持从规范性、完整性、一致性、时效性等维度,对数据拥有方的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数据质量进行检验检测,提升数据利用效能。依法合规有序向企业和机构开放重点领域数据信息,发展数据安全产业,构建特色数据产业生态。

八、完善支持保障措施

(一)加强组织保障。在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下,落实产业链链长制,完善政企联席机制。健全智能物联产业统计体系,设立智能物联专家库。

(二)制定政策细则。聚焦智能物联全产业链,集聚政策要素资源,针对企业培育、创新用地、技术攻关、智能终端产品、产业基金、融资担保、新基建等领域制定实施细则。

(三)强化人才引育。建设智能物联紧缺人才目录,加强人才激励。实施“智联企业家培育计划”,着力培养顶尖企业家队伍,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。

(四)加大金融支持。完善政府产业基金运作机制,积极对接国家和省产业基金,拓宽融资渠道。支持供应链金融,加大对智能物联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。

(五)加强数据安全。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管理、数据安全共享使用,强化个人信息保护,加强信息安全监管。

(六)营造良好氛围。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,推动涉企政策直达快享。组建智能物联产业联盟,开展智能物联领域高层次学术交流,推广宣传杭州智能物联品牌。

(七)深化开放合作。聚焦长三角一体化、G60科创走廊、环杭州湾城市群建设和杭甬合作,建立杭州都市圈跨区域数字产业协作机制,谋划建设环杭州湾数字产业带,为共同富裕作出杭州贡献。


Copyright © 2023 Smart Home Appliance Channel. All Rights Reserved.SATLLA智慧家庭版权所有 | 皖ICP备2022006113号 | 皖公网安备34019102001090号

公众号

视频号

抖音号